爐具網訊: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古城近日被曝,為了達成清潔取暖的目標,禁止燒柴取暖,甚至是封堵居民家中的爐灶,導致部分的群眾挨凍。而不久之前,山西運城也是發生了一起80多歲的老人,因為燒柴取暖被封炕,還有拆除煙囪的事情。
那么兩地為什么要這么干?原因都是一樣的,為了環保達標。山海關的政府工作人員說,其實每年都這樣,去年也這樣,那么今年可能因為年底完不成環保的任務,所以管控更嚴,因為要想盡一切辦法讓這個數值降下來,那么數值也許真的能夠降下來,但是北方的冬天老百姓該怎么清潔取暖?
用電取暖成本太高了,一般家庭是無法承受的,只能夠硬挺。當地最高氣溫只有零下二度的時候,在中午實地走訪發現,有不少居民的家中只有六七度,推進清潔取暖是大勢所趨,那么從長遠來看,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。但是在實踐的過程當中,為了冷冰冰的數據搞一刀切,甚至是簡單粗暴地搞“封灶堵炕”,這樣不僅有違政策的初衷,也只會適得其反。而更重要的是它傷了熱乎乎的人心。
事情曝光之后,當地政府表示要吸取教訓,深刻反思,并且采取加大電費補貼等實際的幫扶措施,來確保群眾安全清潔取暖,無憂過冬。
在我國北方地區,很多居民冬季還是靠燒煤或燒柴取暖。這種取暖方式確實會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。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,改進取暖方式,推行清潔取暖“煤改氣”,或者實行集中供暖,確實是一個好辦法。
不過,再好的初衷,也需要跟群眾的實際相結合。有的地方全部改為電暖氣片清潔取暖,不過有的電暖氣片跟居民房屋的結構、空間不太匹配,取暖效果不佳,并且完全用電取暖,費用較高,即使給予一定的電費優惠,一些居民還是難以承受。這樣一來,舊的取暖方式不能用,新的清潔取暖方式用不起,實際上就成了部分居民無法取暖。
好政策要取得好效果,必須講究方法。推廣清潔取暖,改善空氣質量,這是要持續推進的工作。同時,在冬天寒冷天氣下,人的取暖需求是最基本的生活甚至生存需求。當兩種需求并存的時候,肯定要首先保障人的基礎需求。事實上,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,也應當是我們做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
推廣清潔取暖,降低污染排放,不能只算經濟賬。群眾用什么方法取暖,是在日常生活中長期養成的習慣,也符合一個地方的生產生活方式。燒煤燒柴取暖,固然是環保工作的不利因素,也應當有所改變,但改造提升的過程一定要因地制宜,充分考慮到群眾的實際情況,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,更不能在理論上設計一套方案就匆忙執行。環保工作不僅要講政策,更要講溫度。
呼吸清新的空氣,擁有整潔的環境,是我們每個人的愿望。在這個大目標下,改進清潔取暖方式,需要根據實際穩妥有序推進。粗暴地禁止群眾燒柴取暖甚至把群眾家里的爐灶都封堵住,這不是真正的環保,而是懶政和形式主義。我們既要藍天白云,更要人的溫暖。推行任何一項政策,都別忘了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以人民為中心,只有牢記這一點才不會跑偏、走偏。
原標題:禁柴封灶致部分群眾挨凍 清潔取暖不能冷了人心
掃碼申請加入
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